中国电视剧产业呼唤原创力

来源:电视指南 2018年01月02日 17:04

时评 文化产业呼唤中国创造

施生田

从1958年北京电视台播出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到2018年,中国的电视剧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性艺术蝶变为全媒体的产业艺术,走过了60年的历程。据统计,中国目前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电视剧制作机构已经达到6175 家,电视剧从业人口几近260万,电视剧的年生产量从2008到2018,十年间电视剧45分钟的格式剧型生产平均量为10096集;中国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电视剧播出市场,据统计,中国的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共计1998家,地级以上的广播电视播出機构共计517家;全国共有32个电视卫星频道进行高清标清的同步播出。

60年间的中国电视剧产业,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也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电视剧制作机构虽多,但真正有影响力的、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电视剧传世之作却很少,优秀电视剧的市场占有率并未形成一定规模。当然,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最需引起重视的应该是电视剧内容的原创乏力。好的剧本以及优质创作团队的缺乏,已经成为困扰当前以及未来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对电视剧人才的培养,加快解决原创力的匮乏问题,鼓励多出原创剧本,多生产优秀原创作品是新形势对从业者的要求,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电视剧这一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

应该说,中国电视剧60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培养了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创作队伍。据了解,全国已有近千所高校开设了与电视剧创作相关的专业课程,其中以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高校为核心,它们为中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高质量的创作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同时,也形成了以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为辅助的专业人才培养交流平台,为电视剧产业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些成绩距离党和政府的要求,距离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还相差甚远。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学艺术的创作问题高度重视,他在2014年10月15日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些年来文艺创作方面出现了数量缺质量、“高原”缺“高峰”的现象,还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等问题。近平总书记要求文艺工作者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了生命力。

如今的中国,看电视剧、聊电视剧已经成为普通民众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这跟在传统文化中,中国人喜欢听章回体小说的习惯是一脉相承的,正因为如此,电视剧的创作生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不差钱,也不差技术,乃至不缺制作人员的情况下,翻拍剧、跟风剧的兴起严重扰乱了电视剧市场的健康有序。我们承认电视剧的文化属性与娱乐功能,但如果电视剧的创作不能突破抄袭与翻拍的怪圈,那么电视剧的创作也就走进了没有原创的死胡同。近年来的IP热,使原来一部几万或者几十万且毫无文化含量的网络小说被炒到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这恰恰反映出了中国电视剧在原创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

当前中国的电视剧在创作方面有两种现象,一方面是题材的多样化,古装、偶像、战争、家庭、农村等各种类型的剧目在市场中都有展现,涌现出了诸如《甄嬛传》《北平无战事》《青年医生》《反恐特战队》《离婚律师》《老农民》《父母爱情》《大丈夫》等一批具有文化追求的作品;另一方面,也有相当多的电视剧制作机构在资本市场中甘当奴隶,加上功利性商业性对编剧人员的诱惑,不惜以媚俗讨巧的创作制造了众多“同质化”严重的垃圾剧。我们敢说,这些缺乏原创力的剧目早晚都会被市场淘汰,甚至被人类文明所不屑。

电视剧的创作不是一般的文学写作,更不是简单的命题作文,一部好的电视剧原创作品需要植根生活,需要创作者对生活的深入体验和对社会、对人物的深刻认知。我们呼唤电视剧的原创作品,既是对历史的坚持与再认识,也是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真实反映;我们呼唤电视剧的原创力,是源于对人类普世价值的追寻,也是基于对人类创造精神的尊重。

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电视剧原创都具有颠覆性,同时又必须具有建构性。在电视剧的创作中,“原创”既意味着对已有视觉样式乃至观念的颠覆,同时还意味着对更宏阔人类思维基础上的艺术审美共性、艺术审美规律的遵守和多维度的拓展;“原创”,不仅仅是技法上和故事情节上的创建,还应体现创作者的境界与情怀,是每一位电视剧创作者包括编剧、导演、演员在内的所有从事造型艺术的工作者创造精神的体现;真正的电视剧原创,一定是创作者在叙事方式、表现手法上的创新,而这样的创新足以震撼心灵、激活灵魂。

中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需要“原创力”,每一位电视剧的从业人员要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对人类道德、社会审美乃至文化修养的启蒙责任,坚持深入生活、坚持扎根人民,以卓越的艺术创作力来表现生活、反映生活,努力创作更多更好的原创剧本,为电视剧艺术的繁荣,为中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做贡献。

(作者现就职于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任常务副秘书长)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