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狮城:发现一个全新的新加坡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01月30日 09:15

由 出发心想狮城新加坡5日4夜之旅??

史涓生++韦宇教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街头摄影师刘涛、第一夫人服装设计师马可,他们将开启一趟前往筑梦之地新加坡的旅程。他们会结识什么人、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

新加坡是一个年轻的国度,新加坡人用他们的满腔热忱,以及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执着精神开创了如今的狮城新貌。在这片承载无限可能的土地上,新加坡人用热忱与激情将“可能性”变成现实。为此,新加坡旅游局推出了“心想狮城”的全新旅游品牌,讲述狮城筑梦者们的故事,展现这座城市的内在魅力和热忱缔造无限可能的狮城精神。

我们特别邀请了三位重量级嘉宾分别去发现狮城故事。第一位是资深美食家、《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遍尝天下美食后他的感悟是“人间至味往往酝酿于人与人之间”。此番专程前往探索新加坡美食,他说不仅对食物充满期待,更期待结识食物背后的人。第二位是街头摄影师刘涛。没有复杂的摄影装备或和拍摄對象的刻意安排,好奇心就是他最大的法宝。这位“草根”出身的摄影师相信,只有日常场景中的交往与发现,才能展现一个地方最真实的精神面貌。第三位是设计师马可。在巴黎获得艺术和时尚界的国际声誉后,马可潜心数年在中国乡村进行手工艺调研,将传统技艺应用于现代风格,又应邀成为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的服装设计师,向世界展示中国风尚。此种匠心,正与新加坡艺术家们的专注精神和对本土传统的珍视相共鸣。这三位嘉宾将在新加坡发现这座城市精致外表下的热忱内在。

美食热忱

2015年,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历史性会见。当时新加坡的李显龙总理及夫人就选择在新加坡植物园里的Corner House餐厅设宴招待习近平、彭丽媛夫妇。

怀揣满满的好奇心,陈晓卿新加坡美食之旅的重要一站就是探访Corner House餐厅。驱车来到植物园的中心地带,树林掩映中一座黑白相间的二层荷式独栋建筑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坐在室内,落地窗外就是一片郁郁葱葱,席间一只火鸡飞过,险些撞上窗户。

餐前,主厨Jason Tan和陈晓卿进行了交流。胖胖的Jason总是乐呵呵的,一谈到美食言语中就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喜爱和自豪。Jason是新加坡人,在法国、中国等不同地方的餐厅学习过,他说:“我喜欢去旅行,看一看世界,带着不同的元素和灵感回新加坡。”他提到新加坡位于“香料之路”,又有现代化的港口和发达的物流体系,各地丰富、新鲜的食材源源不断地涌入,为世界美食的汇聚融合提供了无限可能。Jason的成名之作“洋葱四吃”(Onion Revealed)就来源于对进口食材的创造性发挥。法国山区产的洋葱Oignon doux des Cevennes让他在人生的第24年摒弃了对洋葱的不适,并发现“以前只是没有碰到对的洋葱”。

Jason的洋葱以非常庄重且具有仪式感的方式呈现。侍者首先为每位客人呈上一份印制为洋葱形状的小册子作为菜品说明,随后洋葱汤、洋葱饼、洋葱脆和洋葱茶如同四个乐章般次第呈现。洋葱汤端上,众人无不意外而赞叹,洋葱没有被直接烹饪,而是掏空做成容器,内里放入低温慢煮蛋和黑松露,洋葱无需直接入口,化作一种气味与其他食材完美融合。更特别的是,以3公斤洋葱经两天时间熬制而出的200毫升“洋葱汁”,混入伯爵红茶,成为“洋葱茶”,获得最接近于“喝洋葱”的体验。不同烹饪手段与食材间的搭配将对味觉可能性的探索推向极致,陈晓卿感慨:“一种食材能呈现这么丰富的形态,食物此时已经成为了艺术品。”

西班牙特级红虾配季节性番茄和鱼子酱是本餐的另一个亮点。一只虾从虾头至虾尾被分为若干部分,分别施以不同的做法,呈现咸鲜酸甜的不同口味,考究地摆放于盘中。“从最传统的做法一直到最现代的低温烹饪,这一只虾吃下来,就像完成了一趟从古至今的时间旅行。”直到好几天后,陈晓卿还常提起这道虾,“一想起来就要流口水”。

陈晓卿如此评价Jason:“他的食物都非常有想象力,是完全属于他个人的作品。”陈晓卿对美食的商业运营也有相当了解,他向我们坦言,Jason的这种食物做法不是商业利益最大化的选择。Corner House的菜品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且无法大规模标准化生产,例如“洋葱四吃”每日仅限量供应15份,这已经是Jason及助手们靠自己的手工保证品质的最大产量。“Corner House是很难开分店的,更加不可能连锁,这是Jason为了坚持风格与品质所付出的代价。”陈晓卿说。

在Jason身上,我们感受到的是新加坡人的创造热忱。无需刻意的言语,Jason和我们交流的过程中从没强调过他有多么热爱美食,但每次谈到自己的作品,他总是身体微微前倾、语速加快,眼神中流露出抑制不住的自豪之情。陈晓卿感慨:“我采访过很多厨师,这种对餐饮的专注程度是我以前少见的。把食物当成自己的生命来做,踏实地实现职业尊严,这让我非常感动。”无数和Jason一样的新加坡人在这片土地上全心全意地投入自己的事业与生活,不断地创造无限可能。

从食阁摊档到米其林餐厅,陈晓卿在新加坡一共去了十余家食肆。“新加坡带给人的味觉记忆非常复杂,融合了多种美食体系,尤以本地南洋风味最为纯粹。”我们专程探访了新加坡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南洋咖啡店,1919年开始营业的吉利尼(Killiney)总店。店铺直至今日仍坐落在百年前相同的位置,不同的是周围的景色早已从贫破的村落变成了高楼大厦,这家店铺见证了新加坡发展的变迁。

“太香了,其他地方很难找到用炭火烤出来的吐司了。”陈晓卿边吃边给我们介绍。这里的吐司仍然使用传统方式制作,保留了最地道的口感。咖椰土司、手调咖啡、半熟蛋这三样最经典的搭配,构成了所谓“新加坡传统早餐”,东南亚、西式、中式的精华皆在其中。陈晓卿觉得新加坡的美食环境是对中国旅行者最友好的。“中国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很多时候最大的问题是吃,去新加坡肯定不存在这个问题。你既可以保持自己的味觉习惯,又能充分领略这个世界的风味。”

味觉上多元融合的背后,是新加坡人代代相传的人生经历。店铺经理Raymond是海南移民后代,他給我们讲述了最初移民的艰辛故事。“我祖父跟我讲,因为生活非常贫穷,他只能背井离乡去外闯荡。上船时也不清楚要去哪里,最后他在新加坡下船,并留在了这里。起初的生活非常艰苦,但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出了一片天地。”

像Raymond一家的逐梦故事,在新加坡还有很多。就像澳西亚牛扒海鲜烧烤餐厅(Osia Steak and Seafood Grill)主厨郑吉辉告诉我们的:“你品尝我的食物,就是分享我的人生滋味。”服兵役时在海上训练的经历让他对海水的味道尤其敏感,所以在招牌鹅肝中特意加入了咸水制成的泡沫,解腻的同时模拟了大海的味道。松发肉骨茶的老板Hart Pong三十多岁就把生意做得很成功,连锁餐厅开进了高档商场,每家店里却都还放置着一辆小推车模型以兹纪念,因为父亲最初就是用这样的移动摊位在大街小巷贩卖肉骨茶养活一大家人……

陈晓卿说:“最有味道的是食物背后的人的故事。别人是用眼睛旅行,我是用嘴旅行。从味觉里面,就能发现新加坡的地理、历史和新加坡人的故事。”在新加坡,陈晓卿吃到了那份对事业与人生的热忱。

生活激情

“在讲究规则的社会里,创业文化也有土壤吗?新加坡人是如何看待幸福的,家庭会成为他们的牵绊吗?……我想知道的太多了。”摄影师刘涛出发前往新加坡之前,他提出了一连串问题。作为作品曾登上《时代》周刊并在德国举办个展的摄影师,刘涛至今保持着合肥供水集团抄表工的身份,“这个职业可以让我每天有大量的时间在街上行走,自由地拍照”。

既然是街头摄影师,自然要寻访特色街道,热情的新加坡人Elyn Wong为我们提供了帮助。Elyn是一位服装设计师,拥有自己的设计师品牌STOLEN,工作室设立在中峇鲁地区。这个历史悠久的街区从英殖民时代就是公共住宅区,新加坡政府保留了传统的三四层高的白色楼房和螺旋楼梯,在遍布摩天高楼的新加坡可谓一片视觉上的清凉之地。

Elyn带我们步行游逛工作室周边的街区,街道上既有晨运谈天的老年人,又有光顾时尚店铺和餐厅的年轻人,日常生活的幽静与发达商业的精致在此并存,刘涛把这种状态称为城市空间的“均衡感”。就像Elyn优雅的黑色连衣裙和刘涛休闲的T恤短裤出现在这里的街头,都使人觉得毫无违和感。路过冰淇淋店、面包店、咖啡店,大家一路边拍边吃,不时有认识Elyn的店主出来和我们打招呼。书店里的猫、老房子墙上的涂鸦、手工小店的橱窗,都被刘涛一一捕捉纳入镜头,“这里独特的设计和审美风格非常吸引我”。

Elyn穿的露背连衣裙是自己品牌的主打款式,她开玩笑说:“因为新加坡天气很热,所以我才设计这么多露背装。”刘涛也是同样充满幽默感的人,二人一见如故,聊了很多。当得知刘涛七年时间都在合肥的同一条街道拍照时,Elyn非常惊讶。刘涛说:“时间就是我的一针一线。”他觉得只有真正和自己镜头下的人产生一种情感共振之后,才可能诞生好的作品。这也是他中意于中峇鲁市场的原因。在这个历史悠久的熟食、海产市场,刘涛和当地商贩打成一片,为他们拍下了一组趣味横生的照片,“我在这儿有非常熟悉和亲切的感觉”。

Elyn的经历同样让刘涛充满兴趣。Elyn在广告业有着近20年的从业经验,全职创办STOLEN之前是一家业内闻名的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收入丰厚且受人尊敬。不过她还是决定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创立属于自己的设计师品牌。这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刘涛说他很明白这种在安稳的现状与更多不确定性之间的选择困境。

“下定决心创业之后,真正体会到比以往更大的压力,不过这几年才是自己成长最快的一段时间。”幸好在新加坡,Elyn得到了许多人的理解和支持,健全、完善的社会制度也使她的商业运营很快走上正轨。“更重要的是新加坡国际化的文化氛围,让我能接触到很多全球前沿的想法并且不被某一种文化束缚,这对设计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说新加坡没有很古老的历史,但我觉得新加坡不仅存在于过去,它更是属于未来的,新加坡这种全球化的氛围代表了世界其他城市的未来趋势。”

Elyn解释她的品牌之所以叫STOLEN是化贬为褒地使用甘地的名言:“占有必需以外之物,即是偷窃。”“时尚从来不是必需(need),时尚是想要(want)更多,时尚之物自然是STOLEN。”在衣暖饭饱之外,我们对美好生活与梦想的追求,都是一种“想要”,在新加坡这个筑梦之地,凭着对个性的坚持与对生活的激情,一切梦想皆有可能实现。

Elyn还把从小就认识的朋友Ginette Chittick介绍给了我们,她是艺术学院的老师。在Ginette位于市郊的家里,我们见到了她和丈夫Shawn以及他们两岁半的可爱女儿。阳光洒进房间,Ginette夫妇陪女儿玩玩具,一家三口开怀大笑,这是我们整趟旅程中见到的最温馨的场景。从Ginette在艺术学院的工作室参观完回来,我们几个一直在猜测Ginette的年龄:“应该是二十多岁,她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的时候那么兴奋”;“应该是三十多岁,她在女儿面前显得这么温柔、成熟”……Ginette还邀请我们参加一场神秘派对。当晚她竟然变身为这场朋克音乐会的贝斯手和主唱,看着她蹦跳演唱,我们先平复了惊讶的心情才融入旋律和节拍。演出结束,终于还是问出了心中的疑问:“你有二十几岁了?”Ginette哈哈大笑:“我已经41岁了。”我们暗自感慨,Ginette的精神状态可比印象中许多四十多岁的人年轻太多了!在充满激情与热忱的新加坡,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创造无限的可能,像Ginette这样“身兼多职”、充满活力,不正应该是生活的常态吗?

我问刘涛,来新加坡之前那些疑问有答案了吗?他说:“我已经看到了新加坡人生活的状态,他们是这么乐观、专注、有活力。每个人都有一种由内而外的自信,这是让我印象最深的地方。”

艺术匠心

“这个地方如果用作服装秀场,一定很好。”设计师马可指着头顶透明的天花板說道。我们所在的地方是新加坡国家美术馆(Singapore National Gallery)。该馆是由英国殖民时期的市政厅和高等法院改建而来,并以独具匠心的设计将两座建筑合二为一。在美术馆东翼的中庭正上方,加盖了一个带有水池的屋顶花园,水池池底是透明的玻璃,从建筑内部朝天空看去,就是这一片水波荡漾。“最吸引我的是阳光透过水面投射到建筑内部的阴影,因为水在流动、光线也不同,所以光影的效果一天当中没有一刻是相同的。”马可说。

能吸引马可做秀场的地方一直非同一般。2008年,马可成为第一位受邀在有时尚界金字塔尖之称的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发布作品的中国大陆设计师。在巴黎小皇宫的林荫道上举行的名为“奢侈的清贫”的发布大获成功。马可说她在巴黎的发布之所以选择在小皇宫,就是不希望在完全封闭的室内进行,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的水面天花板吸引她的同样是这一点,“光影效果时刻因为自然光的变化而不同,这是一个能和自然产生联系的空间”。

国家美术馆策展人蔡珩将我们带至徐悲鸿的作品前,为我们讲述了徐悲鸿七次到访新加坡以及他的艺术风格与新加坡经历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这段历史,给我补充了新的认识,原来中国艺术家在新加坡留下了这么丰富的生活和创作。”马可颇为兴奋地说道。除此之外,东南亚及新加坡的本土艺术家作品、合作展出的巡展展品如莫奈印象派画作等,都是美术馆的重要部分。“博物馆是很重要的。博物馆就像一面镜子,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修养和它对文化重视的程度。”马可说。蔡珩向我们提到,旧市政厅和高等法院因为地处新加坡市区最为核心的黄金地段,在改造时也有声音提出进行商业建设,但最终政府决定在此设立国家美术馆,以此作为新加坡的艺术名片,成为公众艺术教育机构。

除了星罗棋布且高品质的博物馆外,新加坡的艺术魅力还体现在那些坚守匠心精神的艺术家们身上。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蜡染艺术家萨卡西(Sarkasi Said)带我们参观了他的11幅蜡染美术作品。看过这些以蜡染形式完成的抽象画作,马可颇为赞叹:“萨卡西的作品不是传统蜡染常见的平面化装饰图案,而是用抽象的方式描绘很多自然元素,比如新加坡的动物、植物、河流,非常有力量感和流动感,我相信他一定是在其中注入了大量的情感,否则最终的作品不会这么有张力,这么打动人。”

萨卡西带马可亲自尝试了蜡染技艺,马可说:“我以前从来没有尝试过这样的蜡染,不过从强调手工艺实践的角度我和他是有共性的。”技法之外,二人更大的共性在于对待艺术的匠心精神。所谓匠心,并非仅仅止步于言语或观念,而是坚定的信念佐以艰辛的努力。马可在第一个品牌“例外”获得巨大成功并且于巴黎收获国际声誉后,一度“隐居”数年,在中国乡村进行手工艺调研,思考自己的设计走向。“无用”品牌一经推出,人们惊叹于马可如何使自然、手工的概念在服装上得到完美的展现,殊不知背后是数年的蛰伏与思索。马可说她心中的信念是“服装有能力带动更多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萨卡西以一种相同的态度对待蜡染艺术。从事蜡染美术长达60年,萨卡西说他是带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在创作。“很多人认为蜡染仅仅是一种织物或艺术技法,可我要让大家知道,蜡染是一种哲学,蜡染是一种生活方式。”

他们的匠心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通过“无用”和第一夫人的外访服装,世界得以了解中国风格。萨卡西的愿望也实现了,蜡染技法不仅传承下来,而且成为当代艺术的表现手段之一,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朴素”“有生命活力”“热爱艺术”,这是马可与这位77岁老艺术家相处后朴实而真诚的评价,亦如她自己留给别人的印象。

告别萨卡西,我们前往拜访新加坡知名娘惹文化店铺“金珠”的新一代继承人、娘惹服装设计师黄俊荣(Raymond Wong)。黄俊荣曾为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亲手设计、制作了以新加坡国花卓锦万黛兰为主题,搭配红珠凤蝶图案的披肩,作为国礼相赠。他也曾为新加坡总统夫人量身定做娘惹服装“卡峇雅”(Kebaya)。我们一边享用娘惹糕点,一边听黄俊荣介绍店里许多已有上百年历史的珍贵刺绣、珠绣鞋和家私。“这儿实在是蛮有意思的,整个店铺给人一种家庭制作的感觉。肉粽味道真不错,服饰和手工艺也这么精致。”马可饶有兴致地说。

看着黄俊荣灵巧地把一粒粒微小的珠子迅速串成图案,马可亲手尝试后自叹不如:“太不容易了,我做一会儿就眼花了,没想到俊荣一个大男人能做出这么精巧的珠绣。”黄俊荣告诉我们,他已经做了15年珠绣。“有时候一双复杂的珠绣鞋要几个月才能完成,完成之后真是感觉自己的心血凝聚在里面,别人用什么我也不换的。”以如此匠人精神制作出的珠绣鞋是娘惹文化最好的名片,也承载着一代代土生华人曲折、动人的历史。

在新加坡数日的艺术交流里,马可邂逅了各种风格,又往往在其背后发现与自己理念的共鸣之处——对民族传统的发掘和对自然的尊重。马可说她从不会把设计的灵感归于什么具体的来源,但一切难忘的经历最终都会在创作中有所体现。“我相信这次新加坡之旅的记忆就像种子,有一天会生根发芽。”

陈晓卿、刘涛、马可,分别以他们的好奇心和诚挚结识了新加坡人,也探索了新加坡的美食、美景与艺术,收获非常丰富。不过对于这样一个处在文化交汇处,始终在不断演进、再造和重塑自己的国家,一切都还意犹未尽。如刘涛所说,旅程中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哪一处景物,而是新加坡人身上体现出的积极生活的精神,“这种情绪感染了我,让我与新加坡人建立起内心的连接,也激励我更努力地生活”。在新加坡这样的热忱之地,心之所想、心之所向都有可能实现。“心想狮城”会是每一位到访游客最宝贵的感受与回忆。

新加坡金融中心滨海湾,地标建筑滨海湾金沙、滨海湾花园坐拥水岸

1.新加坡植物园内的Corner House餐厅

2.小印度地区的墙绘

3.中峇鲁地区的墙绘

4.陈晓卿(右)与Osia主厨郑吉辉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