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我网上见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05月22日 13:26

... 我好久不见的朋友

孙欣

我这个年纪的人在网上的社交生活,始于聊天室、ICQ,然后是公开和分组论坛。今天投身、推特、脸书的洪流,以前的时光就像自己还单身没养猫没有小孩的日子,明知存在过,却连自己都恍惚了。不知手机之前还有胶片相机的友们,可能也无法想象没有脸书以前的人们靠什么打发时间。第一代iPhone十多年前上市,在那以前的时间等同于太古洪荒。

活跃在论坛和聊天室的人们交朋友,逐渐意识到网上好友在现实世界中可能见面会极为难得因而发展出了种种文学想象——在網上聊得心如鹿撞的好朋友,其实是现实生活里平时那个哪哪都看不上的讨厌鬼。文学想象毕竟是文学想象,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极少发生,就像傲娇总裁极少迎娶最爱说不的迷糊女孩一样。

在网络上成长的一代代人很快接受了社交生活的转型,也就是朋友的构成包括生活中的朋友和网友。网友一时聊得热络,一时翻脸相骂。一部分网友会见面交谈,把酒言欢,成为生活中的远方朋友。无论是新网友还是旧朋友,可能渐行渐远渐无声,或因为某事不再来往。网友与生活中的朋友的不同之处在于:无论是换工作还是换城市,只要打开电脑或者摸起手机,网友总是在那里。朋友即使是生死之交,也不大可能陪自己生孩子。我在产床上待麻醉药生效以后,百无聊赖地等待期间,不敢告诉远方的父母怕他们担心,倒是在手机上跟好几个朋友汇报了进展,带着他们的鼓励,冲向最后的成功。

把生活中的朋友发展成网友是近几年的事。网络社交已经相当成熟,几乎所有人都有个把社交媒体账号。新认识的人难免在各种情况下交换脸书号或号,等于把自己的生活记录暴露给了别人。去哪里玩、爱吃什么、喜欢什么颜色、持何种政治观点(可能是最具杀伤性或胶合性的部分),在社交媒体上全都比白纸黑字还要清楚。因此是否应该与某个生活圈子里的活人交换社交媒体账号,成了新时代社交礼仪中的一个焦点。没有人会在初次见面的场合互递简历,但是交换了微博账号或脸书账号,向对方袒露的信息可比简历里包含的要多太多了。

有风险的地方就有防备手段。《飘》里奥哈拉家的女孩子要保持仪态,不准在宴会上大吃大喝,因此她们赴宴之前要在家里先把肚子填饱。防备着莽撞的初识客索要社交媒体账号又不便拒绝的人,早就注册了多于一个的账号。大号用于温良恭俭,小号用来嬉笑怒骂。这可能也说明,如果有生活中认识的人把自己的网络马甲告诉你,那这人真的是把你当朋友了。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