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 中国人的深夜食堂终于有人拍出来了

来源:南都娱乐周刊 2018年08月07日 09:24

B站纪录片 人生一串有烟火气的人生,才是真正中国人的深夜食堂

小鱼儿

自从《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部火了之后,就一直有人提议要拍中国人的烧烤,在三餐之外的宵夜烧烤,暗含了国人对生活的态度。但群众的呼声虽高,制作方们却充耳不闻,在《舌尖3》遭遇滑铁卢,照搬日本的中国版《深夜食堂》被怒打一星之后,终于有人看不下去,抡起粗糙的镜头,操起带着颗粒感的配音,搞出了一部真正能把大家看饿了的中国烧烤纪录片。比之那些预算充足,明星阵容强大的“贵族”作品,《人生一串》和它所表达的主题——烧烤一样,自带草根江湖气息。但所有美食纪录片的检验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好不好看。对此,观众用真实的评价将《人生一串》推上国产美食纪录片高分阵营,六集播完,豆瓣评分8.9,你就说这样的片子你要不要去看吧。

1 中国人的深夜食堂是热闹和烟火气

日本的美食劇《深夜食堂》中国观众也很爱看,虽然民族文化不同,但日本人这种冷感有礼的美食故事,中国人依然能get到深藏其中的精神治愈。也正因为这样,国人一直也在嚷嚷着,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拍一部属于中国人的《深夜食堂》。但可惜,我们永远第一时间做的都是直接copy别人的东西,不管是不是符合中国人的实际情况。如此急功近利,当然结果也不会好,大家吐槽的口水差点把中国版《深夜食堂》的主创团队淹死。只是吐槽归吐槽,大家依然叹息,我们什么时候才会有中国人真正的《深夜食堂》啊?

好在我们不用等太久,一部专门讲中国人各地烧烤美食文化的专题纪录片《人生一串》横空出世,恰逢世界杯开幕,配合着看球、啤酒,这个专讲烧烤的纪录片火了!火得太是时候!多少观众一边看着纪录片,一边点着外卖,这个制作粗糙,却以诚意内涵击中国人美食G点的纪录片,拍出了中国深夜美食的精髓——热闹、烟火气。夜幕降临,大马路边,几张简陋桌椅,坐满食客男女,大家不顾吃相,只管大快朵颐,几百米外,几公里外,车水马龙,熙熙攘攘,说到底,这才是我们中国人熟悉的深夜美食气氛啊!

2 暗黑料理吓坏摄影师

和《舌尖》系列的高大上相比,《人生一串》的“社会人”气息浓厚。永远昏暗的灯光,霓虹招牌闪烁在海报的黑夜里,这种活跃在香港、重庆和朋克影像中的元素,天然地就让宏大叙事向下深潜。虽然看上去粗糙,但制作团队的用心一丝不少,摄制组走遍全中国30多个城市,500多家传奇烧烤摊,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精心奉上这部诚意之作,令不少人感叹自己没多长一个胃。

大家会觉得《人生一串》这样的作品仿佛是跟着自己去了自家楼下的烧烤摊,这种强烈的代入感,源自于摄制组在表达形式上的亲民。他们用了很多手持镜头,解说也是导演亲自下场配的,带着浓烈的北方大哥腔调。吃得春光满面的食客,专心翻着烤串的老板,端着盘子快速穿梭的服务员,以第一视角跟拍,给观众带来了更多亲切感。日常烧烤有人烤出传奇,不日常的烧烤,也有人烤出传说。《人生一串》令大家争相安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它选材的大胆,那些超出常人认知之外的暗黑界烧烤美食(烤脑花、烤猪眼,烤猪鞭,烤羊睾丸……),看的时候大家都目瞪口呆一直捂眼了,不知拍的时候,摄影师有没有肠胃翻江倒海,镜头颤抖。有个老板特地留了两个烤蝉蛹给摄影师,问他要不要,左右晃动的镜头让我们完美get到了镜头后面摄影师的内心拒绝,哈哈,原来拍美食,也是很需要勇气的。

3 很皮的解说和点到即止的煽情

在中国,要拍一部成功的美食纪录片,让各地观众有共鸣,而这就要求,你的内容足够丰富地道。《人生一串》在这点上,也是做得非常优秀了。各地烧烤美食,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全都被他们找到了,他们拍烧烤的过程,也拍来源,还拍了烧烤摊老板的故事,美食和人,他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结合点,不炫技,不煽情,而且点到即止。

我们不是在看《艺术人生》,我们希望可以多来一点搞笑的、幽默的解说文案,比如讲炭烧生蚝的“生来被烤”(蚝:我做错了什么?),比如讲烤毛毛虫、烤蝉蛹、烤蝉蛾的“在烧烤摊前,蝉的一生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蝉:???),还有屠夫剥羊皮的时候,旁边解说的那句“轻松惬意”(羊:你再说一遍?)。这种调皮有趣的文案,再结合上烧烤摊主自带的幽默气质,“老妹儿,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黑吗?因为我不想白活一辈子”。诸如此类的烧烤金句想必各位在平时的烧烤摊上也没少听,因为卸下了白天的讲究和疲累,大家说说笑笑多了,自然就金句频出了啊。《人生一串》只是捕捉到了这份惬意,如实重现而已。“一日不过三餐六尺,人生只是手中一串”,日子你开心也是过,悲伤也是过,大家何不潇洒尽兴大步迈过?走,撸串去!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